随着学习的深入,导师们布置的文献阅读任务的增多以及师姐科研成果的倍增,给了新生们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形下,有的同学跃跃欲试,孜孜汲汲,盼望着自己能够早点完成一篇论文的撰写,想快人一步,但是面对海量的资料,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也有同学并没有得到导师细致的指导,在学术上没有方向感,不知所措,常叹路在何方……
针对新学期伊始,同学们在学术之路上的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广西大学建筑土木工程系研究生委员会学术网络部筹备了一场以“科研文献,入门分享”为主题的沙龙活动,意在通过优秀的师姐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为同学们在排忧解难。
此次沙龙活动于晚七时在学院三楼会议室召开,有超过50名同学参与。活动有幸邀请到2018级岩土方向学硕王浩作为分享嘉宾。王浩所研究的课题为:绿色色屋顶背景下,生物炭改性黏土的水热性质。作为一名在学术上颇有造诣的学生,王浩不仅发表了三篇一作SCI,并有两篇非一作SCI再审,还参与了青岛市红岛车站与济南市汉峪金谷339米超高层云鼎大厦的建设,有着宝贵的实践经验;另外,王浩的在数学竞赛、周培源力学竞赛、互联网+及雅思考试等方面都有着优异的成绩,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王浩在沙龙活动上,首先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分别从常用的文献管理软件、试验设计、论文阅读的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与同学们分享经验。
王浩向我们推荐了NoteExpress与EndNote两个文献管理软件。由于论文中需要引用很多的文献,倘若自己一个一个的编号、插入,繁琐至极,而且一旦需要修改、删除、增加文献,更改编号就成了一件头大的事情了。而NoteExpress作为一个可以用来管理参考文献题录的软件,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的问题,帮助大家轻轻松松完成文献的引用!EndNote除了具有NoteExpress的大部分功能外,还有许多其他强大的功能,同学们可以参考其他教程自行探索。
在进行试验设计时,王浩提醒,试验的设计要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注意不同试样与方法的可比较性。对试验思路的设计而言,不要拍脑袋,尤其要注意排除掉最先想到的几个想法,因为你能轻易想到的思路其他人也能够想到,因此要注意筛选和留意其他人所发表的相关文章。关于试验是否具有创新性这个问题,他表示,创新性是一个略微模糊的概念,不同期刊的定义标准不同,因此你不必要求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者思路一定要开宗立派,传统的新材料旧方法或是新方法旧材料的思路往往就是条不错的思考路线。
关于文献阅读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个问题,王浩建议,论文的搜索与阅读要注意相关关键词检索,并且时刻留意其他论文中某些常用概念的表述方式(尤其是搜索英文文献时),多做积累,避免由于关键词表达不当而导致的检索失效或错误。阅读文献时,同学们在积累知识、经验方法以及思路以后,还要着重思考所读文献的不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展望,也许你眼中的不足就能孕育出一篇优秀的论文。当同学们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后,需要对该领域活跃的作者进行学术跟踪,这些作者走在该领域的前沿,常常会迸发出一些思想的火花,经常跟踪以及阅读这些人的论文,能够开拓一个人的思路,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问题。
在王浩分享完自己的经验后,研究生沙龙进入了长达一小时的问题交流环节,大家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其中有不少同学都感觉:新学期开始以来,我们一直被导师“放羊”,看到其他同学好像都开始忙碌了起来,“无所事事”的我们该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王浩并不陌生,因为他也曾经是一匹自由的“羊”。他的导师由于公务繁忙,日理万机,有时自己的问题处理起来都比较棘手,很难抽出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王浩刚刚开学时,导师为王浩做的也只是画了一张学术的“大饼”。但王浩表示,他不排斥这种状态,这样他的文献阅读范围会非常广,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开阔,在广泛且充分的阅读文献以后,他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凭借着出色的学术嗅觉以及过人的自制力与毅力,王浩在研一这种“放养式”状态下就成功发表了一篇sci论文。所以“放养模式”并不该成为你迷惘或者沉沦的理由,有时候自己想做什么做什么也是一件非常快乐且难得的事。
在沙龙活动的最后,王浩以自己的第一篇sci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篇sci从思路的产生到试验的设计再到论文的撰写、投稿的流程,让同学切身体验了一篇sci从诞生到出版的真实的过程。
沙龙活动于当晚20:30圆满结束。参与沙龙的同学或许有所收获,或许仍然迷茫,但是相信他们看到王浩的学术经历,一定有所启发。此次沙龙活动希冀于向新生们提供阅读文献以及论文撰写的方法技巧,但也不止局限于此,我们更希望通过此次研究生沙龙活动,引发同学们的独立思考,更好的规划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不负韶华,砺砺前行,不断遇见更优秀的自己。